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塑料大棚“智能化”,北京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

2021-10-14 08:5914430
       北京昌平金六环农业园的一排5个连片的塑料大棚里,“京采8号”番茄已经进入采收期。“这个番茄底部有绿果肩,就是老百姓说的‘青屁股’,这是高品质番茄的特点,说明‘番茄味’浓。”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何秉青说。

       种出高品质番茄,智能化的农业设施功不可没。

       “北京打造智慧农业高地,就是要打造应用场景,比如温室的智能化生产,就是北京主抓的方向。”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2021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创新大会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是北京“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北京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发展高效设施农业5000亩。

塑料大棚“智能化”,北京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
塑料大棚里的“京采8号”番茄已进入采收期。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自动控温、施肥,塑料大棚也能智能化

       昌平金六环农业园里的这排塑料大棚,是北京市首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单元。何秉青介绍,去年大棚已进行了黄瓜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在这里种高品质番茄,“这样一年可以种两茬,种完黄瓜种番茄。这一批番茄是7月20日定植的,9月底开始采收,能供应到10月下旬。”

       大棚的智能化体现在哪里?记者发现,番茄种植采用的是基质化栽培,两条管子铺在番茄根部,源源不断地为番茄提供水分和养分。在种植基质里还插有一个传感器,可记录水肥、温度、PH值等数据,便于种植人员随时调整灌溉策略。

       “传统的蔬菜种植大都以经验为主,就是同一株番茄不同时期结出的果实,味道也会存在差异。”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科长徐进说,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基质的含水量,根据数据实现按需灌溉,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避免浪费水肥。

       据介绍,这种“智能化生产单元”引入了农业物联网技术,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远程监控。该模式还应用温室智能调控、省力化作业等14项科技成果,将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精准施药等技术集成,实现了地区可复制的蔬菜种植全程数字化管理。

塑料大棚“智能化”,北京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
番茄在大棚里采用基质化栽培,传感器将环境信息传输到田间小型气象站里,技术人员在监控室里就能查看。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坐在电脑前“干农活”,缓解田间劳动强度

       赵春江院士此前表示,北京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劳动力短缺。“1981年,我们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31%,现在低于25%,农村一个劳力一天300元都不好找。”

       “未来,农业会出现更严重的用工荒。”徐进表示,他们通过调研发现,北京目前在地里干活的基本上都是老人,“50岁的都少见,以60岁左右的女性为主”。

       针对这一现状,“智能化生产单元”实现了轻简化栽培,缓解了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逐步把农民或从事农业的人的身份变成一种职业,可以穿上工作服在电脑前操作,干农活也可以成为蓝领。”徐进说。

       以这5个智能塑料大棚为例,每个大棚400平方米,整个番茄生产季需要约人工120个(6个人干20天),而现在只需要人工90个(6个人干15天),效率提高25%以上。此外,通过精准的水肥调控,果实品质也大大提升。普通番茄售价为3-5元/公斤,而高品质番茄售价为10元/公斤。

       “我们现在是5个棚,如果技术成熟了,20个棚、50个棚,一套系统也能托管起来。”徐进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通过手机就可对大棚的风口、风机、外遮阳进行控制。“但实际上,大棚室内温度设好后,如果超过设定值会自动启动遮阳或打开通风口。只有在特别恶劣的天气才需要人工干预。”

塑料大棚“智能化”,北京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
位于大兴的连栋温室已实现番茄工厂化生产。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建设成本低,适合一般农业园区

       为什么在塑料大棚里推广智能化,而不是直接建温室?徐进表示,连栋温室的成本较高,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塑料大棚建设成本远低于连栋温室,可以满足一般农业园区的需求。

       记者在大兴区的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看到,高大、透明的玻璃连栋温室内,是一排排支撑着番茄藤的铁架,一串串樱桃番茄垂落下来。生产番茄的玻璃连栋温室是密闭的,进入需要穿一次性防护衣,避免将病虫害带进温室。

       这也是北京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的一种,连栋温室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小个的樱桃番茄产量稳定在30公斤/平方米以上,中大果产量达到50公斤/平方米。而普通设施内,小番茄产量只在5-6公斤/平方米,中大果产量在10公斤/平方米左右。另外,温室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相比普通设施提高2倍以上,农药使用量相比传统生产降低55%。

       但这种连栋温室的一次性投入较高,只适合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目前,全市有4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工厂化温室蔬菜生产“车间”,总面积在500亩左右。

       500亩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的最新数据,全市蔬菜种植面积是38.6万亩。

       在全市占大多数的,还是一般规模的农业园区,以及大量的家庭农业种植户。“一个大棚一次性投入大概在三四万元,每年折旧费不到5000元。”徐进算了一笔账,从效益上来说,一亩地每年可以实现节本增收至少9000元。

解决“蔬菜周年供应均衡”,北京计划发展5000亩高效设施

       近期北方地区,尤其是蔬菜主产地大范围、长时间降雨影响,北京蔬菜价格一度快速冲高,据新发地市场数据,进入10月后,蔬菜价格出现连续上涨态势,涨幅明显。涨价品种以叶类蔬菜为主,如大白菜、圆白菜、油麦菜、苦菊、散叶生菜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范双喜表示,叶类蔬菜容易受长途运输、恶劣天气影响,价格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北京应该扩大叶类蔬菜的种植面积。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李红岺表示,不仅是叶类蔬菜,北京推广高效设施农业,也是为了解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问题。“简单来说,人每天都得吃菜,这个月菜供应多、吃不了,农民会受损失;下个月菜供应短缺,价格又太贵,这就出现不均衡问题。”而设施农业不受气温和降雨影响,是解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最佳途径。因此“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大力推广高效设施农业,为首都“菜篮子”的稳定供应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北京市已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新发展一批宜机化、智能化新型日光温室和5000亩高效设施,打造3条蔬菜产业带、3个高效设施农业片区,建设蔬菜产业10个万亩镇、100个千亩村、1000个百亩示范园,形成“三带三片区、十镇百村千园”格局,打造百亿元产值的设施蔬菜产业集群。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世界农业 | 世界农业强国的设施农业什么样?
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温度、光照、水、气、肥实现了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0评论2024-01-17983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实施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评论2023-06-16661

到2025年,江苏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70%以上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部署设施种植机械化工作。

0评论2023-05-31523

农业农村部:抓紧制定出台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5月8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0评论2023-05-09493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占世界80%以上 拎稳“菜篮子”给设施农业升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首次提出“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在布局上,中国已逐步形成了黄淮海及环渤海、长江中下游、西北、东北、华南地区5大设施蔬菜优势产区,江苏、山东、辽宁、河北是中国4个设施农业大省。目前,全国设施农业面积约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种植蔬菜。

0评论2023-03-27469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对策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建设任务。我国的设施农业较国外起步晚,在设施建设、技术研究

0评论2022-03-2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