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溯源技术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养殖流程数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收益;农户拿着手机沿着农田走一圈,地块边界、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贷款提供信息支撑。
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记者搜寻着答案。
有了数据“身份证”,农产品更加畅销
普安县是贵州茶叶大县之一,在该县红茶基地里,数字农场和茶园气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拉近了茶农和爱茶人士的距离。
“每年红茶还没上市,就早早被订购一空。”普安县茶产业致富带头人保贵,是当地第一个利用农产品溯源技术给茶叶贴上专属“身份证”的茶农。“茶叶有了‘身份证’后,消费者对质量更放心,销量也明显提高。”保贵说。
在2021数博会上,记者见到了为普安红茶贴上“身份证”的信息系统。这个取名为“蚂蚁链一体机”的系统,可让消费者“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茶叶生产全过程。
走进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小型气象站遍布果园,“大数据+农业”让当地猕猴桃种植管理更加精准、精细。借力大数据,修文猕猴桃500多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成功出口海外。
同样,每颗包装好的猕猴桃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扫一扫即可知其“前世今生”。在2021数博会现场,记者拿起手机扫了一盒修文猕猴桃的二维码,猕猴桃的种植地点、种植记录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大数据+农业,让猕猴桃果品质量可追溯,既是对种植者的监督,也让消费者放心。”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雅欣说。
有了数据“千里眼”,养殖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识别、记录桑叶播撒量和频次,可以给蚕精准喂食,让蚕丝产量提升5%左右。在贵州省遵义市,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养蚕全流程实现数字化,不仅可以精准投喂,还能自动调节湿度和温度,让蚕宝宝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
除了养蚕,大数据还被运用于养猪。“以前进猪舍盘点一次需要4小时,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秒速盘点,还避免了人和猪的直接接触,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华为公司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说,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周期匹配大数据模型,还可智能调整饲料配方和用量,节省养殖成本。
此外,还可以在线实时分析养猪的各类数据,让养殖场管理者准确做出决策,提高盈利水平。马海旭说:“以前数据采集要人工制表、填表,现在通过自动化采集,效率提升80%以上。”
有了数据“遥感器”,贷款可以无接触
江西省余干县种植大户杨作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了无接触贷款。“只需要拿着手机在田里走一圈,农作物的信息就被录入系统,不用到银行填资料,无接触的贷款真方便!”杨作波说。
在江西、贵州等地,农村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逐步得到应用,大数据技术让农民贷款更省心:农户在手机地图上确认自己的地块后,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类型,并通过风险控制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后,便可向农户提供贷款。
大龙网集团董事长冯剑锋认为,农产品精加工有很大的市场,但缺资金,而银行拥有普惠金融贷款。但由于两者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导致农民贷款和银行放贷“两难”,大数据正在探索解决这个难题。
用好大数据,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农民们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大数据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南峰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数据可以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的翅膀,让农产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卖得更远、更好。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认为,我国农业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要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为支撑,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人才。既需要中高端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技能型农民,应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各类人才。”李春生说。

-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举办 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上线
0评论2023-04-03
多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保供稳价 用好大数据 丰富“菜篮子”
春节期间,多地加强重要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保供应、畅流通、稳价格等环节上持续发力,满足群众生活所需。
0评论2023-02-01367

- 省市县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上线
0评论2022-10-18

- 【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的十大案例
0评论2022-09-15

- 大数据赋能 智慧农业技术助力汶上粮棉产业大发展
0评论2021-12-10

- 精准农业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革命
0评论2021-10-09

- 大数据在农业无人机上的应用研究
0评论2021-07-20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数字植物”是在数字农业研究及其应用蓬勃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研究专题,是指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高通量信息获取及智能处理来研究农林植物的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及过程,实现对系统行为的定量化、可视化的感知和认知,为农林植物的生命系统、农业的生产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源信息感知、信息融合、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仿真、可视化计算、组学分析、预测决策、协同科研实验、成果推广及集成应用等提供理论支撑、关键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
0评论2021-07-091102

- 农业大数据助推智慧农业大发展
0评论2021-07-05
眼中有图 心中不慌 麦收时节北斗大数据显身手
连日来,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每日提供的“麦收快讯”成为机手跨区转移的好帮手。这份快讯包含“中国小麦收割作业热点图”“中国小麦收割作业每日进度动图”等。 “麦收快讯”首次集成了国内主流小麦收割机制造企业的北斗定位数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国家级大范围农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服务。
0评论2021-06-2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