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瞭望:我国农机与欧美日有近30年差距

2021-05-21 10:144570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机制造和使用国,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农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突出,高端产品多被外国垄断。

       江苏大学收获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耀明介绍,综合来看,我国农机与欧美日有近30年差距。国外20世纪60年代已实现机械化、大型化,正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我国目前还在机械化进程中,智能化刚刚起步。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看来,农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均由国外总部发货,危害农业基础数据主权。他以进口采棉机为例,安装了GPS和产量测算器,就能知道机器在哪作业、采的什么品种、产量多少,可以针对性制定贸易政策。

       另据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瑞宏介绍,我国农机有65个大类、近4000种,如稻麦轮作就涵盖38道工序、十几个学科,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行距规格不一,各敲各锣、各打各鼓,缺少标准化,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浪费较大。

       此外,近年来,在土地流转及农民集中居住等政策引导下,我国耕地平整度不断提高,农机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但配套环节跟不上的情况愈发明显。

       农机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受访专家建议,“十四五”期间,宜重视农机学科发展,恢复农机装备的一级学科地位,列入“交叉学科”门类,加强优势整合,用好我国在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领域的先进成果。

       “清单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汪小旵、张瑞宏建议,设立“十四五”高端农机专项研发计划,将高端精密液压件、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器、农业智能传感器、采棉头、打结器、大型高效复合型农机具等关键部件和整机装备列入清单。

       罗锡文呼吁,在当前全国仅2所高校的农业工程专业纳入一流学科背景下,对一些农机人才培养规模大、“新农科”“新工科”融合优势明显的高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农机专项博士招生指标。 

本文摘自《农机短板不补 粮食安全有患》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凌军辉 陈席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全球最大农机制造商携手星链 打通“种地SaaS”业务最关键痛点
全球最大农业设备制造商迪尔公司(Deere)本周与马斯克的星链达成合作协议,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全美最偏远地区的大型农业机械也能“通网”,运行全自动种植、收割的程序。

0评论2024-01-18867

农机装备补短板加力推进
2023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动员各方力量,聚焦农业生产急需的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以及智能化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集中开展研发攻关,加快一线部署应用,持续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

0评论2023-12-29537

让农机在丘陵山区马铃薯地里“跑”起来
近年,在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刘小平对马铃薯地进行了土地宜机化整治,引进了“希森6号”脱毒种薯,采用机械化耕种收,将其打造成为马铃薯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示范基地。经过田间测产,基地亩产达2585.5公斤,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0评论2023-07-18540

国四引发农机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
最近走访潍坊、宁波、洛阳三大农机产业集群,在与企业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号:农机大分流时代来临,竞争逼迫大企业与小企业在渠道战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

0评论2023-07-04609